| 微信 : ozyoyodotcom 联系邮箱 : [email protected] 开启辅助访问 | 开启辅助访问 DI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相声+小品+广告=非诚勿扰

[复制链接]

261

主题

735

帖子

5万

积分

上将

Rank: 43Rank: 43Rank: 43Rank: 43Rank: 43Rank: 43Rank: 43

积分
50975

小红花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Marshal 发表于 2009-5-21 18:54:40
545 3

本内容为网友发布信息,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自述:冯小刚
《非诚勿扰》上映前,冯小刚已经估计到观众可能对电影里过多的广告有反感,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为了广告,他和投资人发生过冲突,还摔了杯子,“玻璃碴儿都溅脸上了”:“招商银行的广告,放哪儿都特别硬;还有酒,说什么加冰块不加绿茶。”
《非诚勿扰》里的确遍地都是广告,电影外景地西溪湿地,葛优之所以非常奇怪地跑去看一套别墅,就是因为开发商送了这套400平方米的别墅给冯小刚免费使用——只要冯小刚活着,一辈子都可以使用,当然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一年必须住满100天。
出版商把《非诚勿扰》的剧本称为长篇小说,以图书、互联网、阅读器、手机阅读等四种形式同步传播,再加上图书里的广告以及电影里外的广告,冯小刚在商业运作上可谓得心应手。
冯小刚说自己最后是考虑到《夜宴》、《集结号》片子里没什么植入广告,才最终妥协的,为的是“回报华谊兄弟”。
广告片《非诚勿扰》上映4天,票房已经突破8000万。在这个现实面前,冯小刚的态度又自信起来:“电影没有广告,大家就不说你吗?照样说你,觉得你庸俗的还是觉得你庸俗;该觉得你好的,还是会觉得你好,别叫这劲。”
其实因为广告众多,这部电影即使不上映,也差不多回本了。
我有点失控
《非诚勿扰》完全是个意外。今年我主要想拍《贵族》,彭浩翔差不多写了三分之二,我一看,不是我想要的路子,就搁到一旁了。《贵族》一时半会拍不了,就决定给华谊搞个赚钱的喜剧片,算是他们对我去年拍《集结号》支持的回报。
拿到剧本的时候葛优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这是相声加小品。
《非诚勿扰》的灵感来自陈国富的电影《征婚启事》,他送我的碟,我放了很久都没看,去云南前我看了,讲一个叫杜家珍的眼科医师因为爱上一个已婚男人,被抛弃后无法自拔,在绝望之中刊登了一则征婚启事,与30名应征者见面的故事。
我后来跟陈国富说,可以在这个创意上弄个征婚的喜剧片,做得更花哨一点,陈国富很痛快就答应了。他拍《征婚启事》的时候,是因为从台北文化部门拿到一笔辅导金,当时拍戏手头没剧本,找了很多演员,跟刘若英即兴表演,所以看起来人物废话特别多。
写这个剧本惟一不同的经验是我有点失控,写的时候,我都不知道下面要发生什么事,反正每天就写点,最后不知不觉地带到现在这样一个结尾。《非诚勿扰》开头类似《征婚启事》的场景有好多,其实我更多想的是《当哈利遇见莎莉》和《不见不散》那种路子:葛优和舒淇不断邂逅,从一开始没有感觉,到最后成为一对儿。在写剧本的时候,男女演员已经定好是葛优和舒淇了,所以在写人物的时候,就一直往他们身上贴。
原来电影里的角色就叫舒淇,这么一个漂亮女人,为什么来征婚呢?而且是找葛优这样其貌不扬的中年剩男?必须给他们设计一个阻力,所以我就技术性地选择了舒淇是第三者,为了摆脱困境来征婚。生活中就有这样的女孩,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只不过爱上了一个有妇之夫,陷得特别深,最后很有可能随便找了个男的,把自己交给他了,了断过去,也是惩罚自己。葛优就捡了这么一个便宜。
但我骨子里有这么个理想,我希望舒淇发现,她“随便”找的那人,其实比原来那男人还有意思。写到这的时候,我脑子里想的是高仓健、陈道明。我觉得漂亮女孩很容易理所当然地喜欢这种公认有魅力、沉着、非常稳的男人,但有时候这种男人都是一个空壳,实际不见得比葛优这种人更有意思。
葛优更多时候是外表普通、视觉上没有欣赏价值的邻家男人,但他的幽默感,那种吝啬的真诚,一样能够赢得美女的芳心。让舒淇爱上葛优这样的男人,是这部戏最难的事,还要让葛优把舒淇从一个帅哥那里夺过来,更困难。我发现最后舒淇喜欢葛优,观众没有不接受的。
陈国富对我说:“《征婚启事》做的是一个结合虚构与纪录的实验,最大的创作动机是找一个借口来看遍‘人的嘴脸’。冯小刚想做很不同的事,富小子、穷小子都要失恋,也都有机会美好收场。”
我的商业片都带着点文艺片的味道,《一声叹息》、《天下无贼》、《夜宴》,包括《集结号》都是这样,而且文艺商业片比纯粹商业片还卖钱。

[size=1em]冯小刚说,《非诚勿扰》类似《不见不散》那种路子:葛优和舒淇不断邂逅,从一开始没有感觉,到最后成为一对儿。

不影射,不讽刺
整体来说,审查比较顺利,这个片子确实也没有任何锋芒。相对来说,喜剧还是松,就是对喜剧的调侃台词,每次他们比较紧张的是,这个话真的就只有面儿上看到的意思吗?
其实真正有意思的台词就得讽刺,首先拿别人开涮。这次我没想纯粹用台词抖机灵,也真没想夹枪带棒。
有葛优和舒淇这个爱情故事以后,原来北海道占20分钟的篇幅,现在扩展到一个小时的篇幅,前边葛优和徐若瑄、胡可的那些戏就得大量压缩,没时间铺垫。比如卖墓地那场戏,其实有场铺垫的,胡静约葛优到十三陵见面,葛优问:“为什么要往这儿来,要是看不上他,不嫌道儿远呀。”还有“我们就开始从拜祖先开始,汉族的皇帝埋哪儿了,满族的皇帝埋哪儿”。这些台词有过去搞笑风格的,陈国富反复跟我说,觉得这些对白啰嗦、冗长,干扰主线前进的速度。我就说那就砍呗,也不像原来那么觉得舍不得。
还有一些对白是电影局要我拿下来。比如冯远征和葛优见面那段戏,电影局想全部拿掉,我想把这段留下,就大量砍台词。比如“我是工会的,你是团委的”就拿掉了,电影局的意思是最好不要涉及群众组织什么的。“断背山”这样的台词也不能留;解放、沦陷呀也最好不要用。
舒淇见葛优介绍她们乘务队时,本来说了句“空姐们肚子里一打开都揣着小飞行员”,我觉得是特脆的包袱,但怕民航有意见。
大概提了八九条意见,不多,别的片子都是几十条意见。如果是往年,应该这样的台词都能过,但是今年不行。审查这样紧,我觉得和《色,戒》后来挨批评有关系,松大了,产生“竹竿儿”效应,反弹回来的劲儿特别大。
虽然删掉一些精彩台词,我也并不觉得拧巴,我也乐在其中。比如“21世纪什么最贵?和谐”,你可以把它当成一个特别扯淡的话,但是在我看来,特别有锋芒。
像《甲方乙方》那样的讽刺和幽默,必须是电影审查全部放开,我可以写跟现实特别有关的段子,比如拍一个电影,拿小偷公司当一个党政机关来拍,它有所有政府机关的部门,连计划生育办公室都有,太荒诞,肯定特别乐。但是现在你要往那儿去,就是找死。
电影局对我拍《非诚勿扰》有些意见,觉得这个电影挺无聊的,应该继续沿着《集结号》、《夜宴》往下拍,走大、重的艺术路线。当然,人家是好心,替我觉得这个作品太轻了。
这电影里面没有什么大的悲欢离合,也没有忧国忧民,也对时代没有攻击性,有过去的东西,又能有一些变化,特别像一针麻药,观众走进电影院,每人屁股蛋儿上来一针麻药。两个多小时,飘飘忽忽看完了,我觉得观众需要这样的电影。
电影后来补了一场戏,就是最后范伟和葛优在船上的相遇。葛优卖分离机给范伟是个头,也得有个尾,否则太孤立了。我也想过开头是不是可以删掉,后来一想,那头还算有喜剧色彩,就保留了。
                                                  只能把她往死了逼
其实,在我内心,一直住着个淘气、浪漫的小男孩,只不过他以前没有机会跳出来。我现在年纪已经很大了,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机会了,在电影里再不“浪”一把,以后没机会了。
两年前,我去北海道玩了四天,觉得那么一个风景美丽的地方,应该可以写个爱情故事。当时陪我们的朋友就叫邬桑,我们在那里看到许多大大小小的房子,我一路上问他,他也胡乱解释,我当时就想,可以拍教堂忏悔那个细节。
《非诚勿扰》结尾的舒淇跳海,是我不得已为之,不然观众会觉得,她那么爱方中信,怎么就跟着葛优跑一段,扭脸就跟葛优好上了。我就只能把她往死了逼,死一回,才能重新来。
这个结局不是我事先想好的,写着写着就到那儿了,否则观众不会有真正的触动,后来发现,得让陪同的邬桑走,不能让他跟葛优舒淇到底,写到这儿,我动了感情。“钱对我来说不是问题,我就是缺朋友,原来最好的几个,现在都各奔东西了,有的时候真的会特别孤独。”写到这儿的时候,我真的鼻子酸了半天。我觉得这段话要在邬桑那儿出来,他开着车回家,在漫长路程上,唱起了关于人到中年的歌谣。
这个场景是我从顾晓阳的小说《洛杉矶蜂鸟》那里借来的,他那个小说结尾是,刘小刘在洛杉矶开着车,一边唱一边就忍不住泪流满面。
《非诚勿扰》现在的结尾是舒淇往下一跳,电影就完了。现在的结尾看上去有点牵强,但我觉得也算合情合理。生活中持之以恒为情自杀的人有,但是好多人是自杀过一回,被救以后会觉得自个儿有点傻,为某个人不值得用这样决绝的行为。
我拍的是贺岁片,必须让观众痛快,最理想的结尾是,他们在北海道分手,完了又过了一年,两人再次遇见,在游轮上重逢,两人激起爱情火花。但现在的电影都是两个小时,就不能再长了。
后来我对葛优说再去北海道拍一次,葛优说不坐飞机。我想既然是一部浪漫的电影,结束在海上比较好。而且我不可能让他们都穿冬天的大棉袄。那个游轮又赞助了很多钱,无论如何得把游轮给拍下来。
别惦记得奖的事了
《非诚勿扰》是我继《一声叹息》和《手机》以后第三次涉足婚外恋题材。
《一声叹息》原来的结尾,张国立既没跟老婆在一块儿,也没有跟情人,他的结局是两边骗。过年那场,张国立最后跟媳妇儿说是到情人那边去了,跟情人说回家了,实际上是谁都没跟,自己走了。这个结尾电影局不同意,我就改成电影后来的结尾了。
写《手机》的刘震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希望让葛优演的严守一要陷入到这样一种状态:提到女人,惊恐万分。他把自己藏起来了。这两部电影除了娱乐性,还有某种批判性。到了《非诚勿扰》,彻底没有了。
我一开始上来就跟葛优他们都说了,现在的电影太复杂,人生活得特别累,大家想看一些挺简单的电影。另外,电影再复杂,也复杂不过我们的日常生活,观众坐在电影院说,哥们儿,我比你深刻,你别再跟我深刻了,我要放松。
我这部电影的目标拍得特别明确,这就是一部为贺岁档定制的电影,夹在其他电影中间的甜品。
其实拍电影最怕市场和艺术都想要,最后两头都不靠。我跟舒淇说,这个电影你就甭惦记什么得奖这事儿了,什么咱也不会去送。
原来葛优不认识舒淇,舒淇也不认识葛优,要拍戏了,怎么能够变得熟络起来。舒淇第一次来北京试妆,葛优破天荒地跟我去机场接舒淇。
舒淇下飞机,把车门拉开,看见葛优在车上,就笑起来了。他们很自然就熟了,我也很感谢葛优,为了这个戏用心良苦。舒淇第一天拍戏的时候,演那个空姐站在机舱门口,客人上飞机,葛优就一直在监视器旁边看着舒淇,一边看,一边点头,“行行,眼睛里稳得住神”。
葛优演戏挺在乎对手,老跟我说给他找个好演员对戏。他以前拍很多戏,看着对方的眼睛,不知道她在想什么。
洗澡那场裸戏,是舒淇自己演的。那场戏不危险,她底下都穿着裤子的,但到水里就变形了,好像觉得是全裸,其实不是。舒淇过去拍了一些三级片,她爸妈可能也跟着被别人戳了不少脊梁骨。
拍这场戏她问我,你觉得这有必要吗?我说梁笑笑在跳海之前洗个澡,对这个电影有多大作用?就是她要干净地走,如果没这场戏,直接写信自杀,有点突兀,洗澡就算是一个告别人间的仪式吧。我拍这个片子特别不较劲,说舒淇你觉得不舒服,咱可以不拍。舒淇说了句:“你要是想拍就拍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Adiós-火星 + 5 + 5 good

查看全部评分

OZYOYO提醒: 请避免提前支付订金、押金等任何费用,请与对方当面沟通,确认资质并看清条款。谨防上当受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收藏收藏
沙发
sparrow524 发表于 2009-5-21 19:52:15
板凳
笨小孩 发表于 2009-5-21 21:01:13
地板
IVANHAN 发表于 2009-5-21 22:14:5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搜索
〓 房产买卖平台 〓
〓 整租租房平台 〓
〓 生意买卖平台 〓

Copyright @ 2019 OZYOY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分享本页

客服号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