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 ozyoyodotcom 联系邮箱 : [email protected] 开启辅助访问 | 开启辅助访问 DI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庆最绕立交桥难哭导航?设计师: 走起来很好认路(组图)

[复制链接]

2924

主题

2950

帖子

8万

积分

注册用户

Rank: 32Rank: 32

积分
899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room 发表于 2017-6-4 12:05:51

本篇内容为转载/翻译内容,仅代表原文作者或原媒体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2017年5月31日,重庆主城区不少车辆穿梭在已经完工的黄桷湾立交桥上。图/视觉中国



   


网友标示的立交桥各个出口。图片来自网络



   


重庆最复杂立交桥。 图/视觉中国

近日,一组重庆最复杂最任性立交桥的图片火了。

桥上密密麻麻的匝道分为了5层,20条匝道向8个方向延伸而去。重庆三横线、内环高速及机场专用高速三条道路在此相交,同时周边原有低速道路与三条高速在此相接,道路密集,高低不同,加上拐弯、转向等设计,让人很难分清每条匝道到底通向哪个方向。

很多网友调侃称,比著名的西直门立交桥还复杂、导航是否也会被绕晕? 走错一个匝道就是重庆一日游啊

还有的网友喊话,让设计师出来唠一唠...

于是我们找到了立交桥的设计负责人刘帮俊。

他觉得,网络上的热议和吐槽都是很正常的,普通公众对立交桥的理解没那么专业,对由来和为什么这么设计不太了解,其实该立交桥真的走起来还是很好认路的。

对话人物

刘帮俊,黄桷湾立交桥设计负责人,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桥梁事业部副总经理。

走错了,10分钟内就能进行道路转换

新京报:黄桷湾立交桥为什么设计得这么复杂?

刘帮俊:在项目的设计思路上,首先要考虑交通需求,交通功能的需求决定了立交桥的复杂性。这是国、内外少见的三条快速路(机场快速、三横线、内环快速)相交形成的枢纽型立交桥,国内立交桥多为两条或两条以下的快速路相交。

另外,我们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上面三条快速路的相交,同时也保留了快速路和最下层慢速路的连接,所以功能多决定了黄桷湾立交桥的设计比较复杂。

新京报:怎么保证司机通行的便利性呢?

刘帮俊:我们在交通识别上作了重点考虑,主要采取了两个措施:其一是快速路主线的转向交通,就是一条主线转向另一条主线,均采用了单一出口,避免一般立交桥多出口导致的识别困难;其二,每个分流点只有两个方向选择,就是匝道分叉时只有两个叉口,要么左要么右,使过往司机易于识别。

新京报:你怎么看走错一个匝道就是重庆一日游的说法?

刘帮俊: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有司机开错路了,即出现方向选择失误的情况,可以通过附近其他立交桥进行道路转换,周边相邻立交桥的间距均在4公里以内,距离很近,转换的正常车程也在10分钟以内。

新京报:有人建议,不同匝道或不同路线应涂上不同颜色,将黄桷湾立交桥弄成彩虹桥以增加司机通行的辨识度?

刘帮俊:我个人觉得不太好。从景观上看,立交桥是个单体工程,最好还是维持统一的颜色,涂上不同颜色会显得花花绿绿,可能对周边大环境的和谐不太好。再加上在立交桥下,也正在进行绿化工程,最好颜色还是以统一协调为主。

最复杂立交设计花了5年

新京报:黄桷湾立交桥设计了多久?有何难度?

刘帮俊:这个项目的设计时间很长,从2004年开始研究方案,花了5年时间才完成设计。2009年完成设计后,开始施工,到现在施工基本完成也用了7年时间。

设计上要考虑交通组织、交通识别性等问题,在用地范围有限的情况下,设置5层结构20个匝道,实现各等级道路之间的转换,还是比较麻烦的。而且为了不影响交通,必须创新采用特殊结构和特殊工艺,都用在一个立交桥上,增加了一定难度。

新京报:项目的设计方案复杂,且时间跨度也较大,中间有过设计变动吗?

刘帮俊:我们在设计过程中是没有改变方案的。只是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一些调整,但大多只是施工工序的调整。

新京报:施工过程中有难度吗?

刘帮俊:施工难度还是有一些的。施工期间,为保证既有交通道路的正常通行,桥梁结构采用很多特殊结构,比如钢管混凝土格构柱、叠合梁等,同时采用顶推施工等多种特殊工艺,实属不易。比如上层桥施工时下面路要通行,那么就要选用跨度大的梁进行施工连接,有的单个跨度就有49米。还有因为立交桥层数较多,在立交桥上下层的施工排序上也花费了很多功夫。

热议和吐槽都很正常

新京报:除了被公众评价为最复杂立交,黄桷湾立交桥自身有什么特点?

刘帮俊:首先这个立交桥的功能明确,层级分明,形成了两套体系,上面四层实现了快速交通和快速交通的转换,最下层保留了原来快速交通和慢速交通的转换。同时黄桷湾立交桥是资源节约型立交桥。此处自然地形的高差比较大,大概有50多米,立交桥自身的高差也有30米左右。本来地形高差是不利条件,但我们充分结合地形高差,形成以定向匝道为主的五层立交。而且我们还充分利用原来立交桥的用地,该处本有个老立交桥,在改造时我们尽量用原有立交桥的用地,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冲击,实现土地节约利用。

新京报:后续还有哪些措施减少司机走错路?

刘帮俊:可以考虑改进交通告示牌的设置,比如交通告示牌上的地名设置,可先设大地名,再设小地名等。在征集更多公众意见后,这些都可以改善的。

新京报:面对网上的各种吐槽,作为设计负责人心情如何?

刘帮俊:这几天本来有点忙,听到同事说这事后,就去了解了一下,其实对我们来说也没觉得特别怎样。我觉得网络上的热议和吐槽都是很正常的,普通公众对立交桥的理解没这么专业,对由来和为什么这么设计不太了解。

当然专业人士不会这么看,专业内外的人理解存在差异是很正常的事情。可能还有些人为了吸引眼球,找一个特殊点放大,其实大部分人说立交桥复杂只是看到了网上的照片,觉得密密麻麻很复杂,这都是很直观的感受。而实际上没有问题,这个立交桥的交通识别性还是不错的,真的走起来还是很好认路的


   


  

转载声明: 本文为转载/编译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OZYOYO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编译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搜索
〓 房产买卖平台 〓
〓 整租租房平台 〓
〓 生意买卖平台 〓

Copyright @ 2019 OZYOY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分享本页

客服号

公众号